地点
人物库 隋朝
僧慧旷陈朝末隋初 534 — 61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4—613 【介绍】: 南朝陈末至隋初时僧。
襄州襄阳人俗姓曹
年十二,出家于江陵宝光寺
通习经论,发明幽旨。
后住金陵,居律行寺,习大乘唯识等论。
归于郢二州宏法。
陈后主至德元年,归江陵,住遍觉道场,掌僧纲八载。
敕移居兴国寺,复改住丹阳栖霞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其先谯国曹氏。
今为襄阳人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年十二。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出家。
俄而辞。
明帝渚宫
京师
居律行寺。
西竺真谛三藏。
既译摄大乘唯识等论。
金鼓光明等经。
方将弘演
未得其人。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北面受焉。
三藏云亡俦侣斯逝。
复偕同学僧宗俱栖匡岫敷化。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师敬之。
后游湘郢间。
罔怠旧志。
陈至德初
言旋乡井。
居遍觉道场。
开皇三年也。
顷之诏徙兴国寺
屡赐香苏等物。
秦孝王建麾襄沔。
亲奉归戒。
炀帝即位
诏入京师次江阳
辞疾不行。
诏寓丹阳栖霞寺医养。
松筠泉石寔惬情素。
遂有终焉之志。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
春秋八十。
顶煖指屈。
斯又上生得道之徵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释慧旷
俗姓曹氏
谯国人也。
其后别派。
今为襄阳人焉。
祖亮宗梁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
父蔼直阁将军
秀气标于弱岁。
天然孝敬率性高廉。
十二出家。
江陵宝光寺澄法师
祗勤仪训肃奉帷筵。
发明幽旨颇超群辈。
后辞朋帝渚问道王圻。
居律行寺听彭城讲。
玄关斯辟大义已通。
将事随方转相弘教。
乃与宗恺准韵诸师。
俱值真谛
受摄大乘唯识等论金鼓光明等经。
俄而真谛涅槃法朋彫徙。
乃共同学僧宗俱栖匡岫。
分时敷说法化弥隆。
州宰鄱阳长沙二王。
俱敦师资之敬。
后于湘二州累载弘道
虽亲觉久忘而地恩待报。
陈至德元年言旋旧邑。
隋开皇之三年也。
于遍学道场传经引化。
既律行严精义门综博。
道俗具瞻。
纲维是奇。
统掌八载摄是乌回。
后又奉敕移居兴国
寺任攸委。
丝纶再降。
香苏屡锡。
秦孝王帝子之尊。
建麾襄沔。
闻风伫德亲奉归戒。
炀帝纂历当符尊贤味道。
爰降王人近居辇毂。
道次江阳辞疾不见。
蒙敕丹阳栖霞山寺。
以事治养。
又素协性松筠辅神泉石。
赏狎既并缠痾用弭。
于栖霞法堂更敷大论。
新闻旧学各谈胜解。
归善禅。
房本栖玄精舍。
竟陵文宣之馀迹。
禅师慧晓之遗风。
镜潭月树之奇。
云阁山堂之妙。
曾事游处。
遂有终焉之志。
后携子弟徙而憩之。
崖谷泯人世之心。
烟霞赏高蹈之域。
其有怀真慕义者。
复萃于斯矣。
大业九年五月十六日终于寺房。
春秋八十。
顶煖淹时。
手屈二指。
斯又上生得道之符也。
其月二十日
窆于寺之西山
弟子等树碑纪德。
常州沙门法宣为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吉藏隋末唐初 549 — 623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9—623 【介绍】: 隋唐时僧。
其先安息人,故有“胡吉藏”之称。
祖世避仇徙南海,后迁金陵
俗姓安
幼时由父携之谒真谛真谛为其取名吉藏
七岁从法朗出家。
隋时讲法于会稽嘉祥寺,听众常至千人,时称“嘉祥大师”。
后住长安严寺,成“三论”注疏,创三论学派。
唐高祖设十大德统领众僧,吉藏在其列。
有《中论疏》、《百论疏》等。
全隋文·卷三十五
吉藏开皇中会稽嘉祥寺。
吉藏族姓安氏。
其先安息人
祖世避仇移居南海
后迁金陵
七岁出家。
隋开皇末诏住慧日寺
唐初敕住延兴寺。
武德六年卒。
年七十五。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四 弘法科(四)
安息国人也。
祖以避仇居南海
父迁金陵
而生藏焉。
西竺真谛三藏昉至。
父𢹂之以见。
曰此儿吉祥之所聚也。
遂以名。
父亦出家。
名道谅云。
谅平生苦节寡伦。
乞食听法无少怠。
每持钵归。
必跣足入塔。
遍献佛像。
然后分施。
至虽涕涶便利。
皆以手承。
祝施众生所应食者。
其笃谨之行。
始终无歉。
然每𢹂听兴皇寺道朗法师讲。
甫七岁。
遂依出家。
而采涉日至。
年十九为众覆述。
精辨锋起。
获誉扬邑。
具戒之后。
其闻转盛。
桂阳王尤所钦礼。
隋混壹。
遂东游止嘉祥寺。
敷畅如常。
时开皇末
炀帝在蕃邸。
置四道场。
招徕贤彦。
召居慧日寺
复于京师
置日严寺。
教旨又以居之。
昙献禅师
请开法华。
七众繁拥。
财施填积。
既以建诸福田。
且为十无尽藏。
付献行檀。
卒成曲池大像。
伟特高显
见者翘勤。
不能自已。
齐王暕私第法集。
一时至者。
六十馀人。
仍推藏为论主。
沙门僧粲自号三国论师
最先徵问。
往还四十馀番。
体貌闲暇。
辞彩秀发。
飞激注射。
霶然有馀。
四座皆动容而退。
王欲更延两日。
众亦莫之敢抗矣。
大业初
写法华经二千部。
隋之季世。
造二十五尊像。
舍房供养。
别置普贤像。
对以坐禅。
观实相理。
及义旗初届京师
武皇受谒于虔化门下。
前叙曰。
惟四民涂炭。
乘时拯溺。
道俗仰泽穹昊。
不胜庆赖。
武皇大悦。
劳问勤至。
武德初
诏选十大德。
纲维法务。
其一焉。
俄兼住实际定水二寺。
齐王元吉
愿承归戒。
屈住延兴寺。
至是年气渐衰。
屡增病苦。
诏赐良剂。
中使相寻。
武德六年五月卒。
春秋七十有五。
上览遗表哀悼。
东宫已下。
皆致书尉问。
赠以钱帛。
今上在秦邸。
有尉辞不录。
诏葬南山讲三论一百馀遍。
法华三百馀遍。
大品智度华严维摩各数十遍。
并著疏。
盛行于世。
临终制死不怖论。
文多不录。
弟子慧远嗣。
释吉藏
俗姓安
安息人也。
祖世避仇移居南海
因遂家于交广之间。
后迁金陵而生藏焉。
年在孩童。
父引之见于真谛
仍乞詺之。
问其所怀。
可为吉藏
因遂名也。
历世奉佛门无两事。
父后出家名为道谅。
精勤自拔苦节少伦。
乞食听法以为常业。
每日持钵将还跣足入塔遍献佛像。
然后分施。
方始进之。
乃至涕涶便利。
皆先以手承取。
施应食众生。
然后远弃。
其笃谨之行初无中失。
谅恒将听兴皇寺道朗法师讲。
随闻领解悟若天真。
年至七岁投出家。
采涉玄猷日新幽致。
凡所咨禀妙达指归。
论难所标独高伦次。
词吐赡逸弘裕多奇。
至年十九处众覆述。
精辩锋游。
酬接时彦绰有馀美。
进誉扬邑有光学众。
具戒之后声问转高。
桂阳王钦其风采。
吐纳义旨钦味奉之。
隋定百越遂东游秦望
止泊嘉祥如常敷引。
禹穴成市问道千馀。
志存传灯法轮相继。
开皇末岁。
炀帝晋蕃置四道场。
国司供给。
释李两部各尽搜扬。
名解著功。
召入慧日。
礼事丰华优赏伦异。
王又于京师置日严寺。
别教延往彼居之。
欲使道振中原行高帝壤。
既初登京辇道俗云奔。
见其状则傲岸出群。
听其言则钟鼓雷动。
乃游诸名肆。
薄示言踪。
皆掩口杜辞鲜能其对。
京师欣尚妙重法华。
乃因其利即而开剖。
时有昙献禅师
禅门钲鼓。
树业光明道俗陈迹。
创首屈请敷演会宗七众闻风造者万计。
隘溢堂宇外流四面。
乃露缦广筵犹自繁拥。
豪族贵游皆倾其金贝。
清信道侣俱慕其芳风。
法化不穷财施填积。
随散建诸福田。
用既有馀。
乃充十无尽。
委付昙献资于悲敬。
逮仁寿年中。
曲池大像举高百尺。
缮修乃久身犹未成。
仍就而居之。
誓当搆立。
抽舍六物并托四缘。
旬日之间施物连续。
即用庄严峙然高映。
故藏之福力能动物心。
凡有所营无非成就。
齐王暕夙奉音猷。
一见欣至而未知其神府也。
乃屈临第并延论士。
京辇英彦相从前后六十馀人。
并已陷折前锋令名自著者。
皆来总集。
为论主。
命章陈曰。
以有怯之心。
登无畏之座。
用木讷之口。
释解颐之谈。
如此数百句。
顾学士傅德充曰。
曾未延锋御寇。
止如向述恐罕追斯踪。
充曰。
动言成论验之今日。
王及僚友同叹称美。
沙门僧粲
自号三国论师
雄辩河倾吐言折角。
最先徵问。
往还四十馀番。
对引飞激注赡滔然。
兼之间施体貌词采铺发。
合席变情𧹞然而退。
于是芳誉更举顿爽由来。
王谓未得尽言更延两日。
探取义科竖对。
皆莫之抗也。
王稽首礼谢永归师傅。
并䞋吉祥麈尾。
及诸衣物。
晚以大业初岁。
写二千部法华。
隋历告终。
造二十五尊像。
舍房安置。
自处卑室。
昏晓相仍竭诚礼忏。
又别置普贤菩萨像。
帐设如前。
躬对坐禅观实相理。
镇累年纪不替于兹。
大唐义举初届京师
武皇亲召释宗。
谒于虔化门下。
众以机悟有闻。
乃推而叙对曰。
惟四民涂炭。
乘时拯溺。
道俗庆赖。
仰泽穹旻。
武皇欣然劳问勤勤不觉影移。
语久。
别敕优矜。
更殊恒礼。
武德之初
僧过繁结置十大德。
纲维法务宛从初议。
居其一焉。
实际定水钦仰道宗。
两寺连请延而住止遂通受双愿。
两以居之。
齐王元吉
久揖风猷亲承师范。
又屈住延兴
异供交献。
任物而赴。
不滞行。
年气渐衰屡增疾苦。
敕赐良药。
中使相寻。
自揣势极难瘳。
悬露非久。
乃遗表于曰。
年高病积德薄人微。
曲蒙神散寻得除愈。
但风气暴增命在旦夕。
悲恋之至遗表奉辞。
伏愿久住世间缉宁家国。
慈济四生兴隆三宝。
储后诸王并具遗启累以大法。
至于清旦索汤沐浴著新净衣侍者烧香令称佛号。
加坐俨思如有喜色。
斋时将及。
奄然而化。
春秋七十有五。
武德六年五月也。
遗命露骸。
而色逾鲜白。
有敕慰赙。
令于南山石龛安置。
东宫以下诸王公等。
并致书慰问。
并赠钱帛。
今上初为秦王偏所崇礼
乃通慰曰。
诸行无常。
藏法师道济三乘名高十地。
惟怀弘于般若。
辩囿包于解脱。
方当树德净土阐教禅林。
岂意湛露晞晨业风飘世。
长辞奈苑遽掩松门。
兼以情切绪言见存遗旨。
迹留人往弥用悽伤。
乃送于南山至相寺
时属炎热坐于绳床尸不催臭加趺不散。
弟子慧远树续风声。
收其馀骨凿石瘗于北岩
就而裨德。
年位息慈英名驰誉。
冠成之后荣扇逾远。
貌象西梵言寔东华。
含嚼珠玉变态天挺。
剖断飞流殆非积学。
对晤王。
神理增其恒习。
决滞疑议。
听众忘其久疲。
然而爱狎风流不拘检约。
贞素之识或所讥焉。
加又纵达论宗颇怀简略。
御众之德非其所长。
在昔陈隋废兴。
江阴凌乱。
道俗波迸。
各弃城邑乃率其所属往诸寺中。
但是文疏并皆收聚。
置于三间堂内。
及平定后方洮简之。
故目学之长勿过于
注引宏广咸由此焉。
讲三论一百馀遍。
法华三百馀遍。
大品智论华严维摩等各数十遍。
并著玄疏盛流于世。
及将终日。
制死不怖论。
落笔而卒。
词云。
略举十门以为自慰。
夫含齿戴发。
无不爱生而畏死者。
不体之故也。
夫死由生来。
宜畏于生。
吾若不生何由有死。
见其初生即知终死。
宜应泣生不应怖死。
文多不载。
慧远依承侍奉悟当时。
敷传法化光嗣馀景。
末投迹于蓝田悟真寺
时讲京邑亟动众心。
人世即目故不广叙。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长述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霸城人
王罴孙。
早孤,为祖所养。
初仕西魏员外散骑侍郎
卒,袭封扶风郡公,除中书舍人
北周,历、仁两州总管,有能名。
隋文帝开皇初献平陈策,修战舰,为上流之师。
后以行军总管南宁,道卒。
谥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罗艺隋末唐初 ? — 62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27 【介绍】: 隋唐时襄州襄阳人,寓居京兆云阳字子延
性刚愎不仁,勇攻战。
善用槊。
隋大业中以战功补虎贲中郎将,驻守涿郡
大业十二年起兵,取柳城、怀远等地,自称幽州总管
唐高祖武德元年归唐,赐姓李封燕郡王
助唐败刘黑闼,任天节将军,镇守泾州
太宗贞观元年率兵反唐,入据幽州,后败逃至乌氏为左右所杀。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达南北朝末隋初 524 — 610年7月30日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王
襄阳人
幼年在道。
尤务脩缮。
后业禅于天台之瀑布寺。
又北游武当山
习静如前。
有陈御历。
江南疫疠大作。
药藏杨都市。
所济殊广。
金陵佛寺之多。
过七百所。
所扶仆起废。
华敞之者。
馀三百。
仁寿中营七层木浮图于杨州白塔寺
复溯江西
鄱阳豫章诸郡。
随缘演化。
以成就功德。
沙门慧远邀止庐岳
造西林重阁七间。
誓以黄楠为之材。
阖境推求。
了不可得。
佥欲改图。
曰。
但诚心未至。
故追访无从。
苟愿力之坚。
则樗栎将化而矣。
众因四出寻索。
果得黄楠一谷于境内之下巢山
计其数。
可了此阁。
然穷险无路以出。
偶行历崖壁间。
仅见一处通人往来。
遂挽拽至江。
𥱼筏而下。
略无遗逸者。
阁成。
宏壮冠世。
后忽偏欹于南三尺。
地当石门涧
适有大风。
从涧起。
北吹阁。
阁随以正。
晚往长沙
树立益广。
率性任真。
言无华绮。
衣被弊恶。
殆不可观。
而檀信向慕。
所举辄遂。
亦其感应之理然也。
大业六年七月晦
旧疾增剧。
室中异香旋绕。
像设流汗。
倚卧七日而逝。
寿八十七。
释慧达
姓王
家于襄阳
幼年在道。
缮修成务。
登山临水
或邑落游行。
但据形胜之所。
皆厝心寺宇。
或补缉残废。
为释门之所宅也。
后居天台之瀑布寺。
修禅系业。
又北游武当山
如前摄静。
有陈之日疠疫大行。
百姓毙者殆其过半。
内兴慈施。
杨都大市建大药藏
须者便给。
拯济弥隆。
金陵诸寺数过七百。
年月逾迈朽坏略尽。
课劝修补三百馀所。
皆蓥饰华敞有移恒度。
仁寿年中。
杨州白塔寺建七层木浮图。
材石既充付后营立。
乃溯江西上。
鄱阳预章诸郡。
观检功德。
愿与众生同此福缘。
故其所至封邑。
见有坊寺禅宇灵塔神仪。
无问金木土石。
并即率化成造。
其数非一。
晚为沙门慧云邀请。
遂上庐岳
西林寺
晚阁七间栾栌重垒。
光耀山势。
初造之日誓用黄楠
阖境推求了无一树。
佥欲改用馀木。
曰。
诚心在此。
岂更馀求。
但至诚无感。
故访追不遂。
必心期果决。
松散并变为
如求不获。
阁成则无日矣。
众惧其言四出追索。
乃于境内下巢山
感得一谷并黄楠
而在穷涧幽深无由可出。
寻行崖壁忽见一处晃有光明。
窥见其中可通材道。
惟有五尺馀并天崖。
遂牵曳木石至于江首。
中途滩澓𥱼筏并坏。
及至庐阜不失一根。
阁遂得成。
宏冠前构。
后忽偏斜向南三尺。
工匠设计取正无方。
石门涧当于阁南。
忽有猛风北吹还正。
于今尚在。
晚往长沙
铸钟造像。
所至方面若草从焉。
倾竭金贝者。
兢兢业业恐其不受。
任性造真言无华绮。
据经引喻笃励物情。
然其形服弊粗殆不可睹。
外综繁殷内收理静。
傍观沈伏似不能言。
而指撝应附立有成遂。
斯即处烦不挠。
固其人矣。
又为西林阁成。
尊容犹阙。
复沿江投造修建充满。
故举阁圆备。
并达之功。
大业六年七月晦日。
旧疾忽增。
七日倚卧。
异香入室旋绕如云。
阁中像设并汗流地。
众见此瑞审当终。
官人检验具以闻奏。
神志如常。
累以馀业。
奄尔长逝。
年八十七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耀南北朝末隋初 525 — 603年3月6日
释慧耀
姓岐
襄阳人
少沈密。
讷言敏行。
人共重之。
受具后历游访道。
至郑川命师所。
又往衡岳思师所。
咸伏膺请益观用清明
思公于众曰
公于实相观善有玄趣。
居山数年。
值思长往。
欲绝迹武当以希素尚。
行至巴丘曰。
此地禅律罕闻。
可随行化。
江陵导因道懿法师
闻志焉相携。
西上居导因寺。
积十四年不出户庭惟味禅静。
智顗返乡。
叹为故乡不乏贤友足为模楷遗法也。
因是道俗稍来礼谒。
耀杜门密行不偶时俗。
仁寿二年
暮告人曰。
吾不愿恼此众僧。
欲往内华寺可以闲放。
众固留不许。
至三年二月有疾。
见思命二师来迎。
至三月六日跏坐直身而卒。
年七十九。
遂葬于内华。
未终前。
寺中三十馀人。
咸梦宝刹倾倒。
及明异口同音而说之。
昔日导因。
天皇寺是也。
见有柏殿五间两厦。
梁右军将军张僧瑶。
自笔图画。
殿其工正北卢舍那相好威严。
光明时发。
殿前五级亦放光明。
祥徵休咎故不备述。
由此奇感聊附此焉。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韦世康南北朝末隋初 531 — 597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31—597 【介绍】: 京兆杜陵人
韦夐子。
少深沉明敏,有才华。
年十岁,州辟主簿
北周,进位上开府司会中大夫
杨坚为相时,忧尉迟迥为乱,乃授世康绛州刺史,在州有惠政。
,擢礼部尚书
不慕贵势,未尝以位望矜物。
闻人善,若已有之;亦不显人过咎以求名誉。
吏部尚书,选用平允,请托不行。
朝廷称廉平
尝再三陈让乞休致,帝不许,再拜荆州总管,为政简静,百姓爱悦。
于州谥文
全隋文·卷九
世康京兆杜陵人雍州从事夐子。
西魏大统中,辟州主簿,历直寝,封汉安县公,尚周文帝女襄乐公主,授仪同三司
后仕,历典祠大夫硖二州刺史
武帝平齐,授司州总管长史
宣帝时,入为民部中大夫,进位上开府,转司会中大夫
静帝即位,授绛州刺史
隋初,擢礼部尚书进爵上庸郡公,转吏部尚书
襄州刺史,免。
寻授安州总管,迁信州总管
复拜吏部尚书,出为荆州总管
开皇十七年卒。
大将军谥曰文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李询南北朝末隋初 540 — 588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0—588 【介绍】: 陇西成纪人字孝询
初仕北周,以军功位大将军封高平郡公
杨坚为相,从高颎同心协力平尉迟迥乱,进位上柱国
改封陇西郡公
,引杜阳水灌三畤原,民人赖其利。
隰州总管
卒谥襄
全隋文·卷九
字孝询,穆兄贤之子。
,为纳言上士
转内史上士,兼掌吏部
建德中,拜司卫上士,历仪同三司长安,迁英果大夫,加位大将军封高平郡公
大象初,为行军元帅长史,进位上柱国改封陇西郡公
隋受禅,检校襄州总管,寻拜隰州总管
卒,谥曰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哲南北朝末隋初 539 — 597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襄阳赵氏子。
陈季始依建初璚公。
璚时为大僧正
貌正紫。
众号乌璚。
后依彭城宝璚
貌洁晢。
号白璚
皆大进所业。
然性矜伐傲诞。
俄而徙事兴皇道朗
以究所未至。
尝行路遇雷雨。
从容徐步达寺。
则水满靴矣。
平居视瞻无回。
举止必循规矩。
善护根门。
节量口腹。
便利涤沐。
虽以赴请信宿俗舍。
未或见其污秽。
故识者伏其持守云。
嗣开三论。
光价斯倍。
遂领徒归乡里。
住城西望楚山龙泉寺光福禅房。
涅槃三论递互弘阐。
轮下三百馀人。
成器传灯可五十。
慧品法粲智嵩法同慧璿慧楞等。
开皇十七年四月
卒于龙泉
寿五十有九。
葬西望山。
沙门慧响文其墓碑。
响思力遒强。
辟道衡尤加敬。
又洪闲大小乘。
世号前后哲云
释慧哲
姓赵氏
襄阳人
识度弘朗业操清远。
出家已后南趣杨都
会陈国文昌载隆三宝。
僧正琼公精理入神净行纯备。
微衔紫相。
世号乌琼
帝尚重焉。
奉为大僧正也。
监护法城为物依止。
陈氏王族归戒所投。
自馀槐棘无敢造者。
建初寺
祯明元年忽然坐逝。
葬楼湖之山。
天子哀之。
以黄麾诸杖。
卫送墓所。
初未结顷。
所住寺塔三日光现因而告终。
道俗异焉。
彭城宝琼者。
善讲说有风采。
形相奇白世号白琼
事见别传。
初参听其讲大开令业。
聚徒讲说。
屡发新声。
以慧悟自矜颇怀傲诞。
承兴皇道朗神辩若剑罕有当锋。
因而从其言晤。
往复移时答对逾远。
大异之。
即从伏听。
沈隐微密自然通解。
而威容自矜动止怀法。
曾于行路忽遇雷雨霈汪 从容如常不失规矩。
时泻靴水安行达寺。
行步详序视瞻不眄。
转身徐顾无妄乖越。
时人呼为象王也。
又善护根门节量口腹。
便利涤沐罕有延滥。
所以召请俗舍信宿经时。
皆不睹其流秽。
叹美增盛。
及讲三论俊朗之响重光先价。
引众溯流届于本邑。
住城西望楚山光福禅房下龙泉寺
常以弘法为务。
涅槃三论递互相续。
学士三百馀人。
成器传灯可有五十。
即惠品法粲智嵩法同慧璿慧楞等是也。
各领徒属所在通化
开皇十七年四月卒于龙泉
时年五十有九。
葬于四望山寺。
弟子惠嵩等竖碑于本住。
沙门惠向制文。
向有奇才。
思力遒壮。
总管薛道衡所重。
嵩有学声多所游贯。
今住京都频扬讲说。
时周邑有洪者。
统闲大小每开法肆。
以达解之望徵延慧日故。
西楚号为前后两哲云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薛道衡南北朝末隋初 540 — 609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0—609 【介绍】: 河东汾阴人字玄卿
薛孝通子。
善诗文,文章才华名重当时。
北齐时参与修定《五礼》,待诏文林馆,与卢思道齐名。
,除内史舍人
文帝开皇八年伐陈,与高颎论军事成败、筹略,为高颎所称。
炀帝即位,上《高祖文皇帝颂》,以为致美先朝则有鱼藻之义,忌恨之。
司隶大夫,寻令自尽。
道衡未能引诀,乃缢杀之。
有集已佚,后人辑存《薛司隶集》一卷。
全隋文·卷十九
道衡字玄卿河东汾阴人魏常山太守孝通子。
,为彭城王浟司州兵曹从事,授奉朝请
武成作相,召为记室,及即位,迁太尉主簿
武平初,除尚书左外兵郎,待诏文林馆
直中书省,拜中书侍郎,参太子侍读
入周,为御史二命士。
后还乡,自州主簿入为司禄上士
大象末,摄陵州刺史
大定中,授仪同,摄邛州刺史
隋初,坐事除名。
寻除内史舍人,迁吏部侍郎
复坐事除名,配防岭外。
徵还,直内史省,授内史侍郎,加上仪同三司,进位上开府
仁寿中,出检校襄州总管
炀帝即位,转潘州刺史,入拜司隶大夫
赐死,年七十。
有《集》三十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王谊南北朝末隋初 540 — 585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0—585 【介绍】: 河南洛阳人字宜君
少慷慨有大志,博览群书,兼善弓马。
北周闵帝时左中侍上士
性刚正,为杨坚所重。
文帝敬礼有加,以第五女妻其子奉孝
寻拜大司徒
逾年子卒,上表言公主少,请除服,为杨素所劾,恩礼稍薄。
后以怨望,言论丑恶,赐死于家。
全隋文·卷二十三
字宜君河南洛阳人
周初,为左中侍上士
御正大夫,拜雍州别驾
武帝即位,授仪同,迁内史大夫封杨国公
从平齐,授相州刺史,徵为大内史
宣帝初,出为襄州总管
静帝初,转郑州总管,拜大司徒
开皇初进封郧国公
后以怨望赐死。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罗云南北朝末隋初 542 — 616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2—616 【介绍】: 僧。
南郡松滋人,俗姓邢
初于上明东寺出家。
年十六,讲无常义,容色无挠。
后于荆州创还乡寺,传三论奥义。
改住龙泉寺,历五十余年,常坐不卧。
炀帝诏召入,以病退。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七 摄念科
姓邢氏
南郡松滋人。
出家隶上明东寺
扬都道朗。
于兴皇盛业四论。
因钻仰焉。
年十六。
与其徒。
论常无常义。
而辞色和祥。
宾主允畅。
众咸嘉尚。
朗乃以所服帔赏之。
闻誉由尔益进。
后从福缘寺亘法师所解亦然。
于是以三论奥旨。
未被荆南
乡里之念。
有不能免。
栖禅寺陟禅师者。
定慧兼脩。
注心利益。
又力助之。
方当六合混一之初。
玄侣竞臻。
郁成盛席。
总管
宜阳王世积
诏使舍人萧子宝
尤加敬慕。
龙泉寺
馀五十年。
常坐不卧。
岂非模范之不易得者哉炀帝承名。
诏邀至。
固以疾辞。
道士俞氏讲庄老。
妄用内典。
命门人。
慧成道胜。
往折之。
坐定道士曰。
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成曰。
脱珍御服。
著毙垢衣。
习近穷迷。
将开渐化。
又俞讳成呼先生
成谓。
如是则请去先字。
仍依姓
呼之俞生。
可乎。
道士惭。
轮下众盈五百。
皆成胜类也。
神山所生地。
一夏安居。
养母其上。
始开四经三论于上明东寺
其法堂十二间。
道安昙翼所造。
兄道颙亦隶寺出家。
尝造重阁于安公驴庙之北。
古老传以为安公乘赤驴。
襄阳檀溪
一夕返上明。
捡校东西两寺。
及四层塔。
驴庙即系驴处也。
兄弟五人 俱出家为法师
其季者。
大业十二年。
四月二十三日。
端坐迁神于龙泉寺房。
寿七十五。
弟子椿诜澄憩等。
荆南朱粲𡨥扰。
寺多残毁。
龙泉完美至今。
释罗云
姓邢氏
南郡松滋人。
初从上明东寺出家。
志操所怀附参成德。
承金陵道王索隐者若林。
遂轻千里远追胜侣。
杨都道朗盛业兴皇。
乃倾首法筵钻仰徽烈。
一乘四论大剖津途。
于时常令学徒括究幽隐。
年十六。
甫在幼冲。
锐志前驱。
问常无常义。
而容色无挠。
宾主绰然众咸嘉赏。
朗乃以所服帔处众赠之。
自此名称踰远所在传之。
而乐法不穷如愚莫滞。
自朗迁后广讯所闻。
又从福缘寺亘法师采酌遗逸。
亘纵解无遗任其钻仰。
以三论奥义未被荆南二障多阻。
誓当弘演
有迁禅寺陟禅师
定慧兼修注心开剖。
于时六合混壹三楚全盛。
众若稻麻人多杞梓。
创还乡寺。
乘此应机。
居端座为请益之师。
吐清言为住法之首。
总管宜阳王世积
诏使舍人萧子宝
躬临法席咸诵德音。
龙泉寺
地隔嚣尘心存闲旷。
乃居之五十馀年。
修缉栋宇常坐不卧。
领徒五百时呈翘楚。
炀帝承名有敕追入。
避迹凿坏以病而退。
释道安上州东寺造堂七间。
昙翼后造五间。
连甍接栋横列十二。
此堂中讲四经三论各数十遍。
不于文外别有撰述。
皆心思口冰释理顺。
故得空有两忘教义双举。
时松滋有道士姓俞(抽祐反)者。
学冠李宗业该儒史。
常讲庄老私用内经。
命门人慧成道胜曰。
道士蜂飞蚁聚掠牛盗法。
情实难容。
尔传吾旨摧彼邪踪。
成等诣彼而坐。
道士曰。
人天交接两得相见。
成曰。
脱珍御服著弊垢衣。
习近穷迷将开渐化。
时以为名答。
成前呼俞为先生
俞瞋曰。
我非俗士。
那詺我为先生
成曰。
汝既讳唤先生
请除先字。
还依旧姓名曰俞生。
所以句句之中常衔俞生。
于时大众欣笑无已。
道士负惭折角。
奉执高尚雅镇时俗。
迎送庆吊一无预焉。
或负荣傲道者闻而往造。
及见参礼汗流心战。
生缘在神山之下。
一夏居止静处思玄。
母日自赍登上供设。
有问其故。
答曰。
即此为报母之劬劳也。
朱粲寇扰荆南
寺多焚毁。
所造龙泉独存。
以贼中总管云曾授戒。
所以尊师重法。
寺获存焉。
兄弟五人。
皆为法师
最小神彩特达。
入室弟子十人。
椿诜澄憩等。
传道开化
蜀江淮故未叙历。
隋大业十二年四月二十三日
端坐迁于寺房。
春秋七十五。
中书令岑文本制碑。
沙门道颙即云之兄也。
学通大小名闻道俗。
于上明东寺起重阁。
安公驴庙北。
安公乘赤驴从上明往襄州檀溪
一夕返覆捡挍两寺并四层三所人今重之名为驴庙。
此庙即系驴处也。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柳彧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解人字幼文
少好学,颇涉经史。
北周,为宁州总管掾。
尝诣阙求试,迁
,迁治书御史
在朝正直,为同僚所敬惮。
隋承丧乱之后,风俗颓坏,多所矫正,文帝嘉之。
持节巡省河北五十二州,奏免长吏赃污不称职者二百余人。
后为杨素所谮,坐徙敦煌
死后乃自申理,诏征还,卒于道。
全隋文·卷二十五
字幼文河东解人,寓居襄阳
梁末,随父仲礼归周,为宇文护中外记室,出为宁州总管掾。
建德中,为司武上士,转
隋受禅,累迁尚书虞部侍郎、屯田侍郎,迁治书侍御史,拜仪同三司,加员外散骑常侍
仁寿中,坐事除名。
炀帝即位,徙敦煌
徵还,道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杜整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京兆杜陵人字皇甫
骁勇有力,好读兵书。
北周武帝平齐,累迁上仪同
,拜左武卫将军
文帝开皇中密进取陈之策,善之。
行军总管襄阳
寻病卒。
谥襄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慧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七 證悟科
姓李氏
临原人
专志定学。
旁听大乘经论。
宇文废法。
南游梁。
与仙城山沙门慧令同师。
俄徒京邑聪师之旧堂。
昼夜常坐。
光景灿然。
人见之惊。
以为镫烛也。
其乡里有静者。
尝为德广郡守
素不信。
乃别请于家。
供养百日。
且使其子四人抑禀等。
夜往窥之。
果见其室大明静。
由是始归向。
开皇初卒。
是日谓弟子慧兴曰。
客至可多辨斋馔。
及中而慰吊者填门矣。
永禅师南乡人
梁有国日。
明帝尝供养之。
开皇初。
坐逝。
众闻音乐香气者七日夜
方露尸伞盖山上。
未即葬。
同寺全律师
辄临其尸曰。
幸留七日以待。
至七日全亡。
舁尸侧。
而永之尸始摧变。
释慧意
姓李
临原人
听大乘经论专习定行。
宇文废法南投于梁。
仙城山慧命
同师寻讨心要。
后住景空于聪师旧堂综业常住。
不事灯烛昼夜常明。
有乡人德广郡守静。
殊不信法。
乃请于宅。
别立禅室百日行道。
静息抑禀等四人每夜潜往。
举家同见禅室大明坐卓然。
方生信向。
乡邑道俗率受归戒。
开皇初卒。
将逝谓弟子慧兴曰。
今日有多客来。
可多办斋食。
及中意果端坐而化。
襄阳开皇有法永禅师者。
南乡人
梁明帝常供养。
预知运绝。
苦辞还襄欲终。
七日七夜闻音乐异香满寺。
因而坐终。
送伞盖山上露坐。
有同寺全律师
尸曰。
愿留神相待至七日。
满至期全亡。
送尸侧。
尸飒然摧变。
岑阇梨者。
姓杨
临原人
于寺西伞盖山南泉立诵经堂。
常诵金光明。
感四天王来听。
后读藏经皆不忘。
计诵三千馀卷。
服布乞食。
钵中之馀饲房内鼠。
百馀头皆驯扰争来就人。
鼠有病者岑以手摩捋之。
而不拘事检。
或揭坩酒食。
或群小同戏呵叱僧侣
或诵经书歌咏逆述来事。
昼则散乱夜则礼诵禅思。
与同众沙门智晓交顾招集禅徒。
自行化裕。
供给定学。
自知终日急唤拔禅师付嘱。
上佛殿礼辞遍寺众僧。
咸乞欢喜。
于禅居寺大斋将散。
谓岑曰。
往兜率天听般若去。
岑曰。
弟前去我七日即来。
其夜三更坐亡。
至四更识神往遍学寺。
寺相去十里。
汰法师床前。
明如昼。
云晓欲远逝故来相别不得久住。
汰送出三重门外。
别讫来入房中踞床忽然还暗。
呼弟子问云。
闻师与人语声。
取火通照三门并闭。
方悟晓之神力出入无间。
即遣往问。
果云已逝。
岑后七日无何坐终。
其二体骨全成无缝。
又有昊纯等禅师
多有灵异。
相从坐化。
略不叙之。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弘升隋 ? — 612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612 【介绍】: 博陵安平人字上客
崔弘度弟。
在周为右侍上士
从帝平尉迟迥封黄台县侯
,进爵为公,授骠骑将军,历慈州郑州刺史襄州总管
妹为秦王妃,女为河南王妃,故待遇隆重。
及二妃相继诛、废,弘升亦免官。
炀帝即位复出仕。
辽东之役与宇文述等同败,奔还,发病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崔弘度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博陵安平人,字摩诃衍
仪貌魁伟膂力绝人,性严酷。
北周,以战功累迁至上柱国武乡郡
文帝开皇初襄州总管,御下严急,所在令行禁止,盗贼屏迹。
其治家一如治民,子弟有过,虽斑白亦必捶楚,闺门整肃,为当时所称赞。
仁寿中检校大府卿,后病废于家。
炀帝大业时卒。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释智闰南北朝末隋初 560 — 614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不详姓氏。
襄阳人
性于佛法若宿习。
年始二十。
即趋邺下
会遵统开十地。
从受业焉。
复学华严涅槃。
寻依光统听四分。
且兼小论具辩通塞。
时号博瞻。
鲜有能加之者。
久之。
渡江事长干辩公。
究三论。
后还汉阴化导。
大业初
慧日
会征辽左诏祷江于岷蜀。
还至西京
以疾卒于禅定寺
年七十有五。
时大业十年也。
释智闰
不详姓氏。
襄阳人也。
无师独悟自然厌世。
章邑野借访出道。
承邺下盛宗佛法十统郁兴。
令响滂流洋溢天壤。
不胜其喜踊跃不安。
年始二十便趋远诣。
会遵统开弘十地。
即从服业。
经未越序频参覆论。
河北夙少望尘许焉。
晚学华严涅槃。
咸增荣显。
又听光统四分。
领受文言。
兼习小论。
具辩通塞。
时号博赡。
鲜有加之。
又闻江表大弘三论。
既是本愿不远而归。
正值长干辩公当涂首唱。
预从听受一悟欣然。
文义重深遂多时载 后还汉阴镇常讲导。
化行江涘善生道俗。
大业初建延住慧日
该富之量更溢由来。
会征辽左求功岳渎。
岷蜀祭祷江神。
还至西京因疾而化。
卒于禅定寺
时年七十有五。
大业十年矣。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柳䛒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河东人字顾言
柳惔孙。
少聪敏,好读书,善属文,博览经史。
尝仕于梁。
,为晋王咨议参军
王招引才学之士以充学士,而为之冠。
又好内典,令撰《法华玄宗》二十卷以进。
炀帝即位,拜秘书监封汉南县公
每朝罢命入阁,言宴讽读,竟日而罢。
后从幸扬州,遇疾卒,年六十九。
谥康
有集《晋王北伐记》。
全隋文·卷十二
字顾言,本河东人,徙家襄阳
,为著作佐郎
岳阳王建号,以为侍中,领国子祭酒吏部尚书
梁国废,入,拜开府通直散骑常侍,迁内史侍郎,转晋王咨护参军
仁寿初,为东宫学士检校洗马
炀帝即位,拜秘书监封汉南县公
卒,赠大将军谥曰康
有《集》五卷。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僧慧瑜隋末唐初 562 — 640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62—640 【介绍】: 隋唐时僧。
俗姓岑
三岁丧二亲,养于舅氏。
五岁于长沙寺出家。
从师习三论大品,得其宗领。
后住玉泉山草庵中二十三年。
太宗贞观十年,出住荆州升觉寺,弘传三论宗法。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五 感通科
岑姓
襄阳人
三岁失怙恃。
养于外家。
五岁随外祖。
往听讲长沙寺见佛啼泣恋慕。
愿留遂依寺之救苦法师落䰂。
五十日能覆诵大品部文。
晚究三论。
及大品义隋季之乱。
玉泉山中宴坐草庵
二十三年如一日。
山寺之侧有泉。
然莫知其名。
岂所谓玉泉者欤。
黑蛇长二丈许。
隐显不常。
如守护状。
群盗戒勿近。
有张赫伽者。
渠魁也。
尤勇悍挟两刃与恶少数十辈。
欲杀蛇。
蛇张目出光二百步外。
贼恐惧颠仆再阅日。
闻而驰往。
为诵大品大明。
祝蛇随行贼之死者七人。
至是活其三人。
于是四远供施委积。
贞观十年
荆州道俗请于升觉寺开三论大品。
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
寺人皆见群星坠井。
八月十七日
讲大品。
至往生文。
未讫手执如意示寂于座。
寿七十九。
释慧瑜
姓岑氏
少孤窘。
三岁二亲俱丧。
养于舅氏。
五岁随外祖往长沙寺听。
见佛啼泣恋慕不肯还家。
遂住之为寺救苦法师弟子。
令诵大品。
五十日中一部通利
晚听三论大品。
镜其宗领。
随有行文。
观用明的。
逢难入玉泉山
寺侧有泉旁作草庵
于中宴坐二十三年。
初无暂离。
观心纯净未可言睹。
泉神供奉时或见闻。
黑蛇一头长二丈许。
隐显现身如守护相。
群贼虽来无敢近者。
有老贼张赫伽者。
勇悍无前携引十贼。
身挟两刀欲杀此蛇。
去二百步。
蛇乃张目出光。
贼徒皆倒经两日间觉往救。
七人已死。
蛇随行。
为诵大品大明咒讫。
三人方活。
于是四远闻风往造供施委积。
贞观十年
荆州道俗请出胜觉寺讲三论大品。
开化未闻佛法由盛。
十四年七月二十三日
合寺同见群星入井。
不测其故。
至八月十七日
讲大品至往生文未讫。
手执如意于座而卒。
春秋七十有九。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